历史沿革:保山学院位于云南省保山市,办学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05年创办的“永昌师范学堂”,1978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保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9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保山学院,实行省市共建,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2013年学校通过审核成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14年学校获选为云南省首批两所“国门大学”基础能力建设高校之一,2015年学校获选为云南省十所“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试点改革学校”之一,2017年学校获选为云南省首批六所“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院校”之一,2017年学校经国务院侨办批准为云南省两个“华文教育基地”之一,2018年通过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8年获评云南省文明校园,2021年通过省级文明校园复查,并成为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2021年学校获批云南省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学位授权点立项建设,2022年获批云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和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学校扎根保山、立足云南、服务边疆、辐射南亚东南亚,秉承“厚德、励学、敬业、笃行”的校训,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专业研究生教育。经过40多年的拼搏发展,为边疆民族地区培养了一大批“建好家乡、守好边疆”的合格人才,为民族团结进步、生态文明建设和边疆和谐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努力做到“党办的大学让党放心,人民的大学不负人民”。“十四五” 建设时期,学校将按照“一个目标三步走、五张名片八行动、四方多校国际化”的办学思路,不断提升内涵发展水平,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学校以建设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高水平应用型国门大学为发展目标,力争把学校建设成祖国西南边陲最好国门大学、高黎贡山脚下最美高等学府、校地融合发展最优示范院校。
基本情况:目前,学校有建筑面积258203.25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113,760.29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77065.13万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2,535.46万元;馆藏纸质文献131.77万余册,电子图书112万余册,数据库资源38个。学校设有12个二级学院48个本科专业,涉及文、史、理、工、农、法、管理、教育、艺术9个学科门类,招收来自全国6个省(市、自治区)和南亚东南亚国家的学生,全日制在校生12888人。现有教职工827人,其中专任教师533人,博士169人(含在读),具有硕士学位教师372人。
教学建设:学校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教学质量显著提升。现有1个国家级、9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云南省专业综合评价C类专业35个,小学教育、学前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英语和思想政治教育5个专业顺利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省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省级教学团队2个。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入选“兴滇英才支持计划”6人,其中“云岭教学名师”2人,“云岭学者”1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3人,云南省省级名师工作室建设项目3个,获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2人,“兴保人才奖”1人,入选“兴保英才支持计划”8人。担任外校博士、硕士生导师30多人。有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实验实习实训基地与技术创新服务中心2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1个、国家级创新创业平台1个、省级创新创业平台(众创空间)3个。与国内外企事业单位共建实习实训、创新创业等实践基地176个。近年来,共获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云南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3项,省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75项。
学科建设:学校坚持学科专业一体化、教学科研相互促进的理念,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有力地支撑、促进了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水平。现有云南省高校一流学科(B类高原学科)1个,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云南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1个,云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云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1个,校地共建研究中心14个,校级科研平台6个。学校与云南省食品安全研究院合作共建“云南省食品安全研究院保山分院”,加盟“云南省地方本科高校(部分)基础研究联合专项资金”理事单位,设立“云南省社科联——保山学院”联合专项和校地融合联合专项。2009年以来,获国家社科基金、自然科学基金、艺术基金项目26项,省部级项目105项,厅市级项目360项,横向项目55项,获批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科研平台建设项目18项,总经费达3820余万元。出版学术著作116部,主编教材52部,发表学术论文4617篇,其中高水平学术论文460篇;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4项,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项,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2022年获云南省社会科学奖一等奖1项,“边境社会治理学”获省级一流学科建设;获2024-2026年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与硕士学位授予点省级立项建设(A类)。
对外合作: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紧密围绕“高水平应用型国门大学”建设目标,立足学科优势、发挥地缘优势,积极拓展海内外优质资源,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扎实推进云南省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开展校校、校企、校政及国际合作交流。与大连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南大学、东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首都经贸大学、上海电力大学、云南大学等省内外高校建立了对口帮扶关系。与英国、德国、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东帝汶、马来西亚、孟加拉等多国多所大学和机构建立了教育交流合作关系,发挥学科专业特色,做强“留学云南·学在保院”品牌,打造国际学术和区域科技创新前沿阵地。
培养质量:学校坚持质量立校,深入实施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2008年以来,连获省就业创业工作创新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先进集体奖、基层就业先进集体奖,已连续10年获得“云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一等奖。本科生升学比例逐年升高,85%的学生扎根边疆、服务基层,根据第三方调研情况,用人单位满意度均高于96%。学校不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学质量提升,先后获批“云科保山珠宝产业众创空间”(国家级备案)、“云科保山学院文创科技众创空间”“三秋树众创空间”等国家级、省市级创新创业平台及众创空间。
社会声誉:经过多年努力,学校建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先后荣获“云南省普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云南省普通高校资助工作优秀成果奖”“云南省普通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先进集体”。2013年“学习杨善洲精神教育实践活动”获得教育部第七届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三等奖;2015、2018年获云南省“平安校园”荣誉称号;2016年获保山市“文明单位”,2018年获评云南省文明校园,2021年通过省级文明校园复查,并成为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2022年获批云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和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学校党委坚持“政治为先、创新优先、实干当先、业绩争先、纪律在先”的“五先”导向,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着力构建“五环同心、协同育人”的三全育人工作格局。目前学校有1个教育部立德树人机制综合改革试点院系,3个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27个基层党组织获评不同称号的省级示范党组织和先进基层党组织。
特色发展:学校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2021年,与保山市委市政府、云南省科学技术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保山市永子文化产业有限公司等合作共建,挂牌成立“永子围棋学院、数字经济学院、高黎贡山研究院、中小学教师发展学院、两山学院、乡村振兴研究院”等特色学院,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校政合作,加快优势特色学科建设,推动产学研结合,培养和汇聚更多拔尖创新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学校定位:
(一)办学类型定位:地方性、应用型综合院校。
(二)办学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专业研究生教育。
(三)服务面向定位:扎根保山、立足云南、服务边疆、辐射南亚东南亚。
(四)学科专业定位: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应用、特色为导向,巩固提升文、理、教育、艺术学科,积极发展工、管、法、农学科,形成需求驱动、动态优化的学科专业布局。
(五)人才培养定位:坚持立德树人,构建以就业需求和素质养成为导向的实践性、创新型、多样化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六)发展目标定位:将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高水平应用型国门大学。
案例图片:



DBSG-09 利用微处理的多机通讯与控制平台
一、PLC综合实训台综合实训平台装置
1.实训建设理念为一次性建设,本设备采用通用型宽展口,所有主机的I/O口都可通过扩展口引出,可以用于插接式训练,也可进行线接式实操训练;还设有两块可拆卸的网孔板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考核。
2.在主机选中型常用PLC类型,主机可以通过并口连接到实训区进行实训,可从基础小型PLC开始学起,由简到繁的学习理念让学生容易接受,学习起来更加得心应手。
3.采用模块组合式结构,含开关量、模拟量、变频调速、交互装置、通信模块等,配套工控组态监控软件,实现仿真化、信息化实训教学。
4.项目实训模块:利用目前典型的可编程控制器及总线技术完成对工业生产中典型案例的模拟对象、实物模型中的逻辑、模拟、过程、运动等的控制。
5.仿真实训教学:通过虚拟环境实时显示PLC运行状态,模拟工业现场控制,可以进行编程训练、程序编写测试等功能。
6.模块化网络系统:网络结构主要由、变频器、PLC、交互装置、伺服等构成,根据工业中PLC应用历程构建了一个工业网络,网络通讯涉及PROFINET通讯、以太网通等多层网络通讯。
二、技术性能
1.输入电源:三相四线(或三相五线)~380V±10% 50Hz
2.工作环境:温度-10℃~+40℃ 相对湿度<85%(25℃) 海拔<4000m
3.装置容量:<0.5kVA
4.重量:≥100kg
5.外形尺寸:1780mm×730mm×1460mm(±偏差5%)
6.安全保护:具有漏电压、漏电流保护装置,安全符合国家标准。
三、基本配置及功能
实训装置由PLC单元、变频单元、步进单元、变频调速单元、小车运动控制单元、实训组件、电工基础实训单元二维丝杆控制单元、交互装置单元、以太网交换机、交流电机、直流电机等组成。
1.要由主机和信号转接板组成。
主机,工作存储器125KB;工作电源24VDC,自带DI14/DQ10,AI2/AQ2板载DI14 x 24VDC漏型/源型,板载DQ10 x 24VDC及AI2;板载6个高速计数器和4个脉冲输出;支持3 个用于串行通信的通信模块,8个用于I/O扩展的信号模块;运行速度0.04 ms/1000 条指令;具有1个PROFINET端口,用于编程、HMI和PLC间数据通信。配置RS485模块,数字量输入输出模块。
2.交互装置单元
交互装置单元采用7寸彩色LCD交互屏,用于PLC主机以太网通讯,控制和显示各单元的运行状态。
3.以太网交换机
以太网交换机采用非网管型工业以太网 10/100MBIT/S交换机,自带5个双绞线端口,RJ45 接口;用于构建小型星形和总线形拓扑结构;自带LED诊断显示,供电电源DC 24V 。
4.变频调速单元
变频调速单元采用系列G120C变频器,三相380V供电,输出功率0.55KW。集成PROFINET通讯接口,提供BOP操作面板;具有线性V/F控制、平方V/F控制、可编程多点设定V/F控制,磁通电流控制、直流转矩控制;集成4路数字量输入,2路模拟量输入;具备过电压、欠电压保护,变频器、电机过热保护,短路保护等。
5.小车运动控制单元
主要由运动小车(直流电机驱动)、同步带轮传动机构、直流电机、光电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行程开关等组成,通过传感检测、PLC编程,实现运动距离测量、传动控制、键值优化比较行走控制、定向控制、报警运行控制、点动控制等,能实现小车的精确定位。该系统外观精美,体积紧凑,重量轻。
6.实训组件
实训组件主要由电源挂箱虚实结合挂箱,挂箱区域采用开放式结构可根据需求增加不同挂箱。
电源挂箱提供AC380V、AC220V、DC24V电源,为实训挂箱和电机实训单元提供动力源;设有启动停止按钮,各相电源工作指示,具有过流、过压、短路等保护。
7.二维丝杆控制单元
二维丝杆控制单元主要由伺服驱动和步进驱动组成。
伺服驱动用于控制Y轴丝杆,采用交流伺服驱动,工作电压AC220V,输出功率200W。采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作为控制核心,智能功率模块(IPM) 内部集成了驱动电路,同时具有过电压、过电流、过热、欠压等故障检测保护电路,具有较强的温度、湿度、振动等环境适应能力和很强的抗干扰的能力;支持位置、速度和力矩三种方式对伺服马达进行控制。
步进驱动用于控制X轴丝杆,采用交流伺服驱动,工作电压DC24V,输出功率35W;内部集成控制电路和功率电路,具有自检线圈和短路保护等功能。
8.电工基础实训单元
电工基础实训单元主要由交流接触器、中间继电器、时间继电器、按钮等组成,用于电机正反转、星三角转换、启停自锁等实训。
9.传感器单元
传感器单元主要有各种常用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电感传感器、电容传感器、磁性传感器、光照传感器等。
10.三相交流电机
交流额定电压380V/△接法,转速1400转/min,功率40W,频率50HZ,绝缘等级E级。
11.气动机械手
气动机械手由单杆气缸、双杆气缸、旋转气缸、夹紧气缸、加工件、钣金件、底座、电磁阀、磁性开关等组成、能够独立完成物料取料送料完整动作过程。
12.网关
云组态开发远程监控界面,手机APP控制,PLC远程下载调试,报警信息微信/短信/电话推送,企业数字化大屏展示,智能维保,摄像头远程监控现场,流量卡管理,用户权限分级管理,大数据分析系统,设备催款且防拆,大数据统计报表及分析,私有云平台定制部署等等。支持网口和串口RS232/RS485通信,支持威纶触摸屏,支持触摸屏,支持昆仑通态触摸屏等。远程监控,通过速控云免费提供的云组态软件,可一次,电脑端和手机端便同时拥有相同的界面。通过设置故障报警,并可以通过微信、短信、平台、邮件等方式推送,以便能及时收到故障情况。
二、实训项目
PLC基本技能实训
MCGS组态棒图实验教学,利用已编辑好组态棒图,对以下任何实验进行动态跟踪教学实验针对实验项目的具体要求,学生自行编辑组态棒图进行实验。
PLC认知实训(软硬件结构、系统组成、基本指令、接线、编程下载等)
PLC虚拟控制应用实训
1.数码显示控制
2.抢答器控制
3.天塔之光控制
4.音乐喷泉控制
5.十字路口交通灯控制
6.水塔水位控制
7.自动送料装车系统控制
8.四节传送带控制
9.装配流水线控制
10.多种液体混合装置控制
11.自控成型机控制
12.自动洗衣机控制
13.电镀生产线控制
14.自控轧钢机控制
15.邮件分拣机控制
16.自动售货机控制
17.机械手控制控制
18.四层电梯控制
PLC实物控制应用实训
19.直线运动位置检测、定位控制
20.步进电机定位控制
21.步进电机的速度控制
22.步进电机的正反转控制
23.伺服电机定位控制
24.伺服电机的速度控制
25.伺服电机的正反转控制
26.伺服电机和步进电机的综合控制
典型电动机控制实操实训
27.三相鼠笼式异步电动机点动和自锁PLC控制
28.三相鼠笼式异步电动机联动正反转PLC控制
29.三相鼠笼式异步电动机带延时正反转PLC控制
30.三相鼠笼式异步电动机Y/△转换起动PLC控制
PLC、变频器、交互装置综合应用技能实训
31.变频器功能参数设置与操作
32.外部端子点动控制
33.变频器控制电机正反转
34.多段速度选择变频调速
35.变频器无级调速
36.外部模拟量方式的变频调速控制
37.基于PLC的变频器外部端子的电机正反转控制
38.基于PLC模拟量方式变频开环/闭环调速控制
39.基于PLC通信方式的变频开环调速
40.基于交互装置控制方式的基本指令编程练习
41.基于交互装置控制方式的数码显示控制
网络通讯综合实训
42.PLC与变频器RS485通讯实训
43.PLC、交互装置与变频器通信控制
44.PLC主机之间PROFINET通讯实训
45.PLC、变频器、交互装置组网综合应用实训
46.PLC与传感器通讯实训
47.PLC与仪表通讯实训
48.工业物联网实训
传感器实训
49.温度传感器实训
50.湿度传感器实训
51.压力传感器实训
52.磁性开关实训
53.电感传感器实训
54.电容传感器实训
55.光电开关实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