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是一个全员、全程、终身的教育,要实现会计专业教学与未来专业岗位需求的零距离,首先要解决的是高职院校职业化思维的养成和职业化环境的营造。要做到学校像工厂、教师像师傅、学生像员工,就必须用企业经营管理和质量管理的模式来管理学院。学院的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岗位都要制订并严格实施岗位责任制,每一个岗位上的员工都应有特定的职业标准与规范,用制度去管理学院,用规范去约束员工,用业绩考核结果来决定对职工的物质奖惩及职位升迁。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从进入学校的第一天起就能感受职业化环境,从而实现高职教育的环境育人功能;就能得到优质、高效的服务,从而实现高职教育的服务育人功能;就能接受职业化管理的指导和训练,从而实现高职教育的管理育人功能。通过全员的职业化管理,为创新高职教育会计专业的职业化人才培养模式营造氛围、奠定基础。
运用职业化管理的思维进行专业及
财会模拟实验室设备资源整合,为创新职业化人才培养模式创造条件
职业化管理的思维就是把办学校、抓教育当作办企业来做。办企业要重效益、讲诚信。一要考虑市场需求(即:以市场为导向);二要考虑投入产出比(即:以最低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这就需要用职业化管理的思维来进行教学资源的整合,形成专业群群体优势,注重品牌效应、工作效率以及办学效益。
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未来趋向,做好未来3-10年会计及相关专业人才市场需求及变动趋势的预测。在认真分析学院自身的办学优势和办学资源,充分考虑办学成本的基础上,做好专业调整及资源整合工作。形成以一个专业为龙头,各专业在人才需求曲线上分布合理且彼此之间具有一定关联度的专业群。这种整合方式的优势在于:一可以突出重点,保证有限教育资源最有效的投放方向;二可以保证生源的细水长流,实现高职教育外延上的可持续发展;三是专业建设形成梯队,重点带一般,体现了效率优先原则;四是强调专业关联度,有助于现有资源的合理配置与资源共享,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办学成本与风险,实现高职教育内涵上的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教学资源的合力作用,推动专业群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为创新职业化人才培养模式创造条件。
启动全过程的会计职业化教育工程,全面创新职业化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是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培养什么样的会计人”是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问题;“如何培养会计人”是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问题。“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育人模式的精髓就是高职教育的职业化人才培养,这也是制约高职教育会计专业改革、发展的难点问题。要解决这一难点,就必须启动会计职业化教育的系统创新工程。
以会计职业岗位的用人标准为依据,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专业教育的特色是具有明确的岗位针对性。作为技术应用性较强、就业面较宽的会计专业要有生命力,就必须用职业化的标准,准确定位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高职教育会计专业的就业岗位可以是企事业单位及各类经济组织的会计核算人员,会计信息加工处理人员,也可以是商业企业的收银员,银行窗口工作人员。不同的行业具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岗位具有不同的职业用人标准。这就要求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必须广泛吸纳主要行业的就业岗位专业人士及人力资源部门的专家,根据不同的专业就业岗位的用人标准,科学、准确地定位独具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财会模拟实验室设备,体现职业化特色、行业特色以及地域经济的特色,从而为开展全过程的职业化教育,全面创新职业化人才培养模式指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