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模拟实验教学课程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表现在:1.学校对模拟实验教学的课时仅是正常上课的一半(即一节模拟实验课只按半节课时来计算),这不利于调动老师的积极性。2.学生对实验性教学不重视。通常,模拟实验教学课都安排在第八学期(最后一学期),时间为3-4周。然而,从实际运作的反馈情况来看,毕业实习效果不太好,感觉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究其原因在于学生由于就业压力,整天忙于找工作,无暇顾及实验课程,对实验性教学只是抱应付的态度,抄袭现象严重,实验性教学流于形式。目前开设的实验课程没有得到充分的落实。
(二)现行预算会计模拟实验教材陈旧、不够完善
模拟实验教材陈旧,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实验教材通常和理论教材一样,用文字描述经济业务的发生,学生通过文字描述,对业务进行分析并填制记账凭证,这种采用文字表达经济业务的模拟实验教材缺乏一种仿真环境。因为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人对业务进行文字描述,而是一张张发票、银行回单、各种计算汇总表等原始凭证。学生一旦走上工作岗位,面对实际工作中各种各样的原始凭证、账簿和报表,将无从下手。本人在几年《预算会计》的实验课教学中,发现这是学生学习的“瓶颈”,而要解决它,就需要对现行预算会计模拟实验教材进行改革与完善。2.没有把预算管理和国库支付制度改革等新的内容编写进去(如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等),与预算管理和财政支付制度改革不相适应。目前所使用的《预算会计》实验教材,编制依据仍是20世纪90年代末财政部颁布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其内容滞后、理念落后,不能反映我国预算改革与实践的全貌。3.实习项目单一,不够系统。预算会计模拟实验应包括手工操作和计算机操作两种方式。但从目前的模拟实验教学来看,现行模拟实验课主要是手工操作,而计算机操作较少。
(三)现行预算会计模拟实验的内容简单、教学要求低
目前的
财会模拟实验室设备模拟实验教学常常是给学生一套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总预算会计某一月份的经济业务,要求学生动手,对这些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完成“凭证—账簿—报表”的循环,整个过程缺少“审核、监督、分析”这一重要环节,只培养了学生的账务处理能力;没有培养财务分析、解决问题及决策应变的能力。另外,实践内容所涉及的凭证、账簿种类有限,业务范围狭窄。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学生不仅成为掌握经济业务事后财务核算方法的报账型人才,还应具有利用预算会计信息进行预测、决策、财务分析等能力,能够进行会计工作组织与管理,参与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及国家预、决算的行政、事业单位中高级会计人才。特别是现代事业单位,经营范围不再单一、经营业务不再单纯。因此,仍以某一事业单位一个月的业务为蓝本做实验已不再适应目前的教学目标,必须开发经济业务多层次、多方位的综合性的实验项目。
(四)现行预算会计实验性教学中职业岗位意识不强
《预算会计》的模拟实验教学目前主要以集中式的手工记账为主,且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先由教师讲解或演示,再由学生实际操作。此外,由于在模拟实验教学中财务分岗工作不便操作而常常是简单化处理,对岗位分工不够重视,基本没有进行财务岗位或财务岗位设置不够明确,不利于学生熟练掌握各个岗位的业务内容,也不利于强化学生对整个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的理解,导致学生模拟实验后仍然不知道出纳人员要做些什么,审计人员怎样进行审计,办税人员如何进行纳税申报、缴纳税款等,难以适应毕业后的实际工作岗位。
(五)教师理论知识过硬,但实践经验不足
财会模拟实验室设备实践性教学要求专业教师不仅具有较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必须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熟练的专业操作技能,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具备较高的发现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大部分会计教师直接来自于高校毕业生,他们有着非常扎实的理论功底,但基本上没有亲自参加过会计工作的实践,动手能力不强,缺乏实践经验,在出现理论课中未涉及到的一些现实具体问题时就很难把握,在模拟实验过程中只能靠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来想象,这样就会导致实验教学不生动、不贴近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