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风光互补发电技术概述
风光互补发电技术是利用风能和太阳能两种可再生能源的互补特性,通过风力发电机和光伏电池将自然能源转换为电能的一种发电方式。其基本原理是通过风力发电机将风能转换为电能,同时利用光伏电池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两种电能经过电力电子设备的处理后,可以单独或共同向负载供电或并入电网。风光互补发电系统主要由风力发电机组、光伏阵列、控制器、储能装置和逆变器等组成,具有能源利用率高、供电可靠性好、环境影响小等优点。
在现代能源领域,风光互补发电技术广泛应用于分布式发电、微电网和智能电网等场景。例如,在偏远地区,用于解决电力供应问题;在城市建筑中,用于实现绿色能源利用;在大型工业园区,用于构建智能微电网系统。随着技术的发展,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正朝着高效、智能、集成的方向发展。
DB-F500B 风光互补并网发电与机电实训系统
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必须的重要物质基础。在过去的200多年里,建立在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基础上的能源体系极大的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但是人类在使用化石燃料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破坏。近年来,世界各国逐渐认识到能源对人类的重要性,更认识到常规能源利用过程中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破坏。各国纷纷开始根据国情,治理和缓解已经恶化的环境,并把可再生、无污染的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是利用风能和太阳能资源的互补性,具有较高性价比的一种新型能源发电系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风光互补并网发电与机电实训系统由太阳能光伏电板、双轴跟踪控制模块、蓄电池模块、太阳能控制器模块、太阳能逆变器模块、模拟风洞发电模块、开关控制模块、环境监测模块、上位机监控模块,仪表显示部分,(各功能转换接口模块)等组成;各控制系统集成于风能发电、光伏发电为一体的教学实训台;各系统通过连接电缆进行连接,形成一套可完成风力及光伏发电、同步并网、离网电源的实验及教学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太阳能并网、离网及风力发电系统的原理,从而起到学习工程实际应用技能的作用。
各部件接口采用安全插口式设计,各模块通过实验线缆连接,实验方便、操作灵活。
二、风光互补并网发电与机电实训系统的设计
实训系统的整体结构设计采用模块化思想,便于拆卸、组装和维护。主体框架采用高强度钢材焊接而成,表面进行防锈处理,确保长期使用的稳定性。系统布局合理,各功能单元排列有序,方便学生观察和操作。操作面板设计人性化,各控制元件和显示仪表布局清晰,便于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记录。
发电单元设计包括风力发电模拟装置和光伏发电模拟装置。风力发电模拟装置采用变频电机驱动风机叶片,可模拟不同风速下的发电情况。光伏发电模拟装置采用可调光源和光伏电池板,可模拟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发电情况。两种发电装置均配备传感器和数据采集接口,可实时监测发电参数。
储能与逆变单元设计包括蓄电池组和双向逆变器。蓄电池组用于存储多余电能,在发电不足时提供电力支持。双向逆变器可实现直流电与交流电的相互转换,并具备并网和离网两种工作模式。单元还配备了充放电控制器,确保电池组的安全运行。
并网控制单元设计包括同步控制器和保护装置。同步控制器用于实现实训系统与电网的同步连接,确保并网过程的平稳和安全。保护装置包括过压、欠压、过频、欠频等保护功能,确保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单元还配备了电能质量分析仪,可监测并网电能的质量指标。
机电实训模块设计包括PLC控制系统和机电执行机构。PLC控制系统可实现对发电、储能、逆变等过程的自动控制,并提供多种控制算法供学生学习和实践。机电执行机构包括电动机、气缸等,可模拟实际工业场景中的负载情况。模块还配备了人机界面,便于学生进行参数设置和系统监控。
三、风光互补并网发电与机电实训系统的应用
在教学应用方面,实训系统可支持新能源与机电控制相关课程的实验教学和课程设计。通过基础性实验,学生可掌握风光互补发电的基本原理和机电控制的基本技能;通过综合性实验,学生可学习系统的设计方法和运行优化技巧;通过创新性实验,学生可探索新能源与机电控制技术的新应用。实训系统还可用于毕业设计和技能竞赛,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科研应用方面,实训系统为风光互补发电与机电控制技术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平台。研究人员可利用实训系统进行新型控制算法的验证、系统运行特性的分析以及能量管理策略的优化。实训系统的模块化设计便于系统的扩展和改造,可满足不同研究需求。此外,实训系统还可用于企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
四、结论
本研究设计并开发了一套功能完善、操作便捷的风光互补并网发电与机电实训系统。该实训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集成了发电、储能、逆变、并网控制和机电实训等功能单元,能够满足教学和科研的多种需求。通过在教学和科研中的应用实践,证明该实训系统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风光互补发电与机电控制技术的教学和研究提供了重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