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造“思政铸魂、产教融合、文化浸润”协同育人模式

  在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唐山职业技术学院以“构建育人共同体”为核心理念,创新打造“思政铸魂、产教融合、文化浸润”协同育人模式。学院以服务区域发展为使命,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思政定音”:铸魂工程奏响立德树人主旋律
  学院将思政教育贯穿于办学治校的全过程,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思政教育体系,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坚实的思想保障。一方面,学院以思政课程为育人主线,精心打造“343”思政课立体育人模式,通过抓实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实现线上与线下、理论与实践、虚拟与现实、校内与校外的“四个结合”,讲好网络上的思政课、行走中的思政课、指尖上的思政课。另一方面,积极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发挥学院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作用,深入挖掘各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融入教学全过程,着力培养学生的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同时,学院秉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创新”的育人理念,创新实施“1+N”思政联盟计划,与15所中小学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在“课程共建、师资共育、资源共享、实践共融”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着力打造唐山特色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品牌。“‘鸿雁工程’育人联盟护航高职学生燕赵行”项目成功入选国家教育部门2025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作品《牢记殷切嘱托 立志技能报国》获评第八届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高职组)二等奖。
  “产教和鸣”:校企协奏锻造工匠人才进行曲
  学院积极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协同的育人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一方面,充分发挥职教集团的平台优势,牵头成立河北省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联合京津冀220多家单位共建河北唐山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产教联合体、京津冀康养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推动城、产、教、科、创多元主体育人。另一方面,将“育人”导向贯穿校企合作全过程,实现了培养方案校企共定、订单学生校企共选、教育资源校企共享、教学过程校企共管的深度合作模式。学院与多家知名企业合作开办现代学徒制班,让学生在学习阶段就能深入了解企业文化和岗位需求,提前适应职场环境。此外,学院还积极搭建科技服务平台,牵头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燕山果业试验站协同创新中心等省级技术研发平台6个,加快先进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与应用,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项目和就业机会。3年来,师生获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金奖、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世赛一等奖、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二等奖等省级以上技能竞赛奖项500余项,真正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良性循环,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
  “文化传韵”:传承创新谱写育人品牌多重奏
  学院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价值导向,深挖地方文化资源,将文化传承与育人工作紧密结合,凝练标志性文化育人成果,打造特色文化品牌。一方面,学院充分依托唐山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李大钊纪念馆、唐山抗震纪念馆、唐山城市展览馆、中国(唐山)工业博物馆等地方单位共建文化育人基地,深入开展以红色精神、抗震精神、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中国近代工业文明等为主题的地方优秀文化进校园活动。另一方面,学院结合专业特色,深入开展“工匠文化润校园”行动,系统构建“一系一品一特色”文化矩阵,统筹规划弘扬工匠精神的文化景观体系,建设了中国近代工业文化长廊、校园文化石等校园微景观,营造“一草一木皆传情、一墙一瓦皆育人”的浓厚育人氛围。此外,学院坚持以“大国工匠进校园”品牌活动为引领,连续5年举办“大国工匠进校园”主题活动100余场,形成常态化、特色化育人品牌,多家权威媒体报道了学院文化建设成果。通过邀请大国工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及行业技术英才走进校园,讲述奋斗故事、展示精湛技艺、开展深度对话,为广大青年学子树立了可亲可学的榜样,激励学生以榜样为标杆,奋勇争先、追求卓越、勇攀高峰。
  从校园内的智慧温室到燕山脚下的葱郁果园,唐山职业技术学院正持续深化育人共同体建设,以思政教育筑牢信仰之基,以产教融合激活发展动能,以文化传承涵养精神品格,努力培养更多“德技并修、知行合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李立强 王立平 胡向明)
  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2025年7月4日07版
X(带手机端)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13817525788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