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东智西赋 产教共振 平台赋能

  在乡村振兴战略与东西部协作机制深度融合的背景下,作为江苏省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锚定“职业教育赋能区域发展”的时代使命,历经十载深耕细作,探索出一条“东智西赋 产教共振 平台赋能”西部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新路径,为西部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职教支撑,打造了职业教育东西协作的“江苏模式”。
  “文化浸润+创新创业赋能”:增强人才服务乡村意愿
  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创新“文化浸润+创新创业赋能”双轮驱动理念,通过开发“乡村振兴思政图谱”,将西部非遗文化融入专业课程,打造“乡村振兴实践基地”,开展“三下乡”助农直播、农产品品牌设计等实战项目。学校师生联合西藏职业技术学院、甘肃财贸职业学院、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海南州职业技术学校等院校,利用数字技术和专业优势,开展“数智赋能”活动,通过“推普+职业技能”培训教育,开展数字技能和电商直播技能培训,帮助村民更好地融入数字世界,对接外界资源,实现文化传承与数字技能提升的双向赋能。
  同时,学校实施“西部电商火种计划”,开设创业课程、特色班和大赛,孵化特色农产品项目,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家乡的内生动力,深度融合“知农、爱农、助农”的专业情怀与专业技能培养,推进文化传承与创业实践的双轮协同发展。
  “双主体、三融合、四递进”:构建东西协同育人新生态
  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联合西部职业院校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建“双主体、三融合、四递进”育人模式。校企共建协同育人共同体,共同开展西部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共建实训基地、课程、教材,共培“双师”,共同开展技术服务,建成东西协作产教“双主体”乡村振兴电商协同育人新生态。此外,学校还构建“产教融合、赛教融合、专创融合”的“三融合”教学模式,实施“识岗—轮岗—跟岗—顶岗”的“四递进”工学交替模式,提升学生服务西部乡村振兴实战和创新创业能力。学校联合多所西部职业院校,共同开展服务乡村振兴的电商人才培养,依托“四递进”工学交替模式,让学生在真实的电商场景中积累实战经验,提升电商运营能力。
  “多元协同+资源共享”:打造跨域赋能平台体系
  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创新“西技东培、东智西赋”机制,携手西部职业院校与龙头企业共建育人平台载体,开发“岗位化”乡村振兴创新创业资源包,搭建“基础实训—创业孵化—产业服务”一体化育训平台,共建“千门优课下乡”课程资源库、西部特色电商培训课程库,实现优质资源跨域共享。
  此外,政校企地联合成立“乡村振兴服务联合体”,开展“一县一品”直播等“数商兴农”、乡村土特产网络销售活动。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4支“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团队,奔赴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等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开展推普实情调查、“推普技能+”培训、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推普数字资源宣传等服务。学校通过整合优质教育资源,联合企业、地方政府部门开展兴边富民行动,打造“理论+实操+跟踪服务”的培训服务体系,重点培养乡村振兴带头人、返乡创业青年和基层干部,提升边疆地区乡村振兴人才的数字营销能力。
  十载砺剑结硕果,东西协作显成效
  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在西部乡村振兴人才培养领域交出亮眼答卷:累计培养扎根乡村的“新农人”2万余人次,向中西部输送1万余名专业人才,涌现了一批以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获得者、江苏省大学生年度人物等为典型的优秀毕业生,培养了一批“西部电商火种计划”优秀学生,学生获得技能大赛、创业大赛国奖29项;建成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国家骨干专业1个,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2项,培养国家教学名师1人、省级人才12人次、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成果在近百所院校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己任,通过10年不懈探索,将“东智”与“西技”深度融合,让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为培养新时代扎根乡村、建设乡村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强大的智力支持。未来,学校将持续深化“东智西赋”协同机制,助力更多乡村实现“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贯通,推动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以更开阔的视野、更务实的行动,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更多“江苏智慧”与“职教力量”。
  (章艳华 聂家林)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2025年7月6日04版
X(带手机端)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13817525788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