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四届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在北京大学举行

7月19日,第十四届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暨首届全国青少年海洋航行器竞赛(首都区域赛)在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拉开帷幕。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是我国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层次最高、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的竞赛,代表了国内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内大学生创新竞赛的最高水平,旨在激发青年学子的创新热情,推动海洋科技后备人才的培养。本届首都区域赛由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与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联合主办。本次大赛还首次增设了青少年赛道,吸引了来自全国15所高校与中学的35支队伍、180余名师生齐聚燕园,共赴这场海洋科技盛会。经过激烈角逐,北京大学代表队表现优异,“仿生跨介质航行器”“刚柔耦合仿生海七鳃鳗机器人”等多个项目共斩获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

开幕式现场

上午9时,开幕式于北京大学新奥工学大楼3004报告厅举行。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党委书记欧阳晓玲,中国造船工程学会高级经济师、部长刘蕾,北京大学专职辅导员伊照,以及来自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系统工程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四研究所、华南理工大学等多个单位的评委老师、首都赛区各参赛队伍出席,开幕式由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李宏源主持。

欧阳晓玲表示,探索蓝色疆域、勇攀科技高峰是时代赋予高校的重任,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始终致力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海洋工程与流体力学领域持续深耕,着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她希望本次大赛能为各兄弟院校和广大青年才俊搭建一个思想碰撞、技术交流的高水平平台,激励更多有志青年投身海洋事业。

刘蕾指出,本届大赛增设青少年竞赛单元,是推动海洋科技教育从高等教育向基础教育延伸的重要尝试,对传承海洋精神、培育后备力量意义非凡。她勉励参赛青年学子们,作为国家海洋事业的未来栋梁,要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将所学知识与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紧密结合,用智慧和汗水为“蓝色国土”的繁荣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伊照对比赛评分细则进行解读,并宣布比赛正式开始。比赛过程中,各参赛团队沉着应战,将扎实的理论基础与精巧的动手能力相结合,带来了一系列充满奇思妙想与硬核科技的参赛作品。首次参赛的青少年组选手们同样表现不凡,崭露头角,作品创意十足,赢得了评委们的一致好评。在答辩环节,评委专家们专业的提问与选手们精彩的回答频频互动,现场学术氛围浓厚。

赛场掠影

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将以此次大赛为契机,继续聚焦世界海洋科技前沿,面向国家海洋领域重大需求,将基础科研领域的优势转化为服务国家海洋战略的强大动力,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创”的模式,为我国海洋事业输送更多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建设海洋强国贡献北大工学的智慧与力量。

合影留念

信息来源: 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

X(带手机端)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13817525788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