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培养造就更多数字型、创新型、复合型“海河工匠”

当前,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天津这座工业老城也在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需要大批高素质数字技能人才为产业转型发展强基赋能。

以天津港智慧码头为例。近年来,天津港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2019至2023年间,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码头的传统人工岗位逐渐减少。如集装箱场桥司机岗位减少近90%的用工需求,取而代之的是集装箱岸桥远控司机、集装箱场桥远控司机等数字技能人才岗位。2024年,天津港集装箱吞吐量完成2328万标准箱,以自动化场桥1∶5(1人操作5台场桥)来测算,未来大约需要600名能够熟练掌握数字技能的远控设备操作司机。

2024年,天津参加数字技能类职业(工种)培训的人数占全部参训人数三成多。伴随产业数字化不断推进、数字产业逐步发展,数字技能人才的需求将持续扩大。

我们发现,在高度自动化、信息化的制造企业,数字技术、技能人才普遍呈现出融合发展的特征。现实中,不少高水平的技能工人已经具备参与技术工作的能力,正越来越多地在工艺改进、研发创新中发挥作用。如何打通技术技能人才壁垒,畅通数字人才发展渠道,促进技术、技能类人才融合发展,需要国家给予更多政策支持,为数字技能人才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舞台。

未来,天津将以“海河工匠”建设工程为支点,进一步完善数字技能人才培养、评价、激励机制,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竞赛激励、典型选树等多种形式,培养造就更多数字型、创新型、复合型“海河工匠”。

(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职业能力建设处处长、二级巡视员 吴立国)

信息来源: 《光明日报》2025年09月11日04版

X(带手机端)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13817525788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