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职业技术学院深耕创新创业教育数十载,以教育生态学为理论基础,构建“文化支撑、专创融合、多域联通、平台助力”的育人体系,形成“理念—课程—实践—资源”的闭环体系,推动技能与创新素养协同培养,彰显了新时代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使命担当。该成果在多年实践教学中不断应用,实现了研究成果在理论充实创新和教育领域的转化,于2024年获得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文化铸魂:以文化重塑育人逻辑
许昌职业技术学院立足高职教育发展,自2015年起便以“做人有魅力、就业有实力、创业有能力、工作有活力、发展有潜力”的“五力支撑”育人理念为核心,重构人才培养价值坐标。这一理念突破了传统“重技能、轻创新”的惯性思维,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三全育人”全过程,依托“河南省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创新创业示范平台”“以实践育人为核心,三阶段递进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等项目,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从“‘第二课堂’补充”升级为“人才培养核心要素”。
许昌职业技术学院将文化引领与专业教育深度耦合:依托全国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一校一品”项目,培育学生“善学敢闯、精技会创”的职业品格;将创新创业目标体系嵌入人才培养方案,实现“每门课程有创新创业元素、每个专业有创新创业路径、每名学生有创新创业机会”。这种“文化浸润+制度保障”的双轮驱动,使创新创业理念从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培养行为,为高职教育破解“技能训练与创新素养割裂”的痛点提供了理念支撑。
课程筑基:以“四融四进”打破课程壁垒
许昌职业技术学院创新构建“四融四进”课程体系,直指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原有的“碎片化、形式化”的短板,形成了“通识与专业贯通、理论与实践融合、训练与竞赛衔接”的闭环培养机制。
在课程设计上,学校打破学科壁垒,培养兼具创新创业素养和专业能力的“创新创业型”技术技能人才,以“创新创业认知+创新创业训练+创新创业实践+创新创业拓展”的体系来激发和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激情与活力。推动“创新创业通识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进课堂”,让创新意识培养覆盖全体学生;推动“创新创业专业课程与必修课程进入创新工作室”,使专业特长与创业方向精准对接;推动“创新创业训练课程与综合实训融入众创空间”,以真实项目锤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推动“创客教育项目课程与技能大赛融入创业园”,通过实战提升学生的创业成功率。48门专创融合课程的立项建设,不仅打造了可复制的“创新创业示范课”,更形成了“专业课程承载创新创业功能、创新创业课程反哺专业发展”的良性互动格局,被26所院校借鉴推广,为高职课程改革提供了可操作的实践模板。
平台赋能:以“三平台联动”激活协同育人动能
许昌职业技术学院构建“众创空间培育创新种子—创业园孵化创业项目—区校合作平台推动成果转化”的“三平台联动”机制,实现了创新创业教育从“校园内循环”到“校地企协同”的跨越,构建起“育人生态—产业需求—区域发展”的价值闭环。
学校联合地方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共建众创空间与大学生创业园,形成“创意—研发—孵化—落地”的全链条服务;通过整合技术、资金、市场等多元要素,搭建成果转化平台,使学生项目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借助区校合作平台,推动创业团队深度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如许昌市儒燕科技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等创业企业年产值超450万元,成为“创新创业成果反哺区域产业”的生动注脚。这种校地企紧密联动的生态模式,既解决了传统创新创业教育“重理论轻实践、重孵化轻转化”的难题,还彰显了职业教育“扎根地方、服务产业”的优势。
示范引领:以高质量成果彰显学校担当
2015年至今,学校深耕十载结出丰硕成果。每年超万名学生接受多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近两届毕业生自主创业率达4.8%,满意度达99.09%,在国家、省级创新创业赛事中屡获佳绩;教师团队打造的“创业基础”入选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38门课程获评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成果在136所高校推广,形成了可复制、可迁移的创新创业教育经验。这些成果的背后,是许昌职业技术学院对高职教育规律的深刻把握。学校以创新创业教育为突破口,推动教育从“知识传授”转向“能力培养”、从“课堂教学”转向“产教融合”、从“个体培养”转向“生态共育”,学校的探索实践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许昌方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许昌职业技术学院将继续朝着建成中西部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区的目标奋勇前进。(单士睿 肖付才)来源: 《中国教育报》2025年9月22日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