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下午,第二十二届北京论坛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开幕。本届论坛以“数智时代与文明共生”为主题,邀请全球36个国家和地区近400位嘉宾学者共话数智热潮,呈现了一场思想碰撞和智慧交融的盛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教授出席论坛开幕式。开幕式前,北京市长殷勇会见北京论坛(2025)与会外宾代表。北京大学党委书记何光彩、校长龚旗煌,市政府秘书长曾劲参加会见。

开幕式现场
出席开幕式的国内外嘉宾有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徐青森,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于英杰,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国际儒学联合会常务副会长郝平,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方江山,新华社副社长、党组成员朱海黎,西藏自治区人大副主任、西藏大学党委书记孙献忠,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郎福宽等,韩国外交部前部长朴振,约旦驻华大使胡萨姆•侯塞尼,奥地利驻华大使海沃福,塞内加尔驻华大使伊布拉伊玛•索里•锡拉,巴基斯坦驻华大使卡里尔•拉赫曼•哈什米,孟加拉国驻华大使纳兹穆尔,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斯坦福大学教授迈克尔•莱维特,韩国崔钟贤学术院院长金裕锡,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校长施迈克,新加坡国立大学校长陈永财,越南河内国家大学校长黄明山,白俄罗斯国立大学校长安德烈•科罗尔,意大利威尼斯大学校长李集雅,西班牙萨拉曼卡大学校长胡安•科尔查多,泰国国立法政大学校长苏帕萨瓦•查查瓦恩,新加坡社科大学校长陈大荣,韩国泰斋大学校长廉载镐,上海纽约大学常务副校长暨美方校长杰弗里•雷蒙,法国海外科学院院长多米尼克•巴尔若,波托马克资本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北京大学卡塔尔国中东研究讲席国际咨询委员会主席哈尼•冯德克利等,以及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校务委员会主任何光彩,北京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龚旗煌等校领导班子成员。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国家发展研究院及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名誉院长、博雅讲席教授林毅夫,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哲学系(宗教学系)主任程乐松等学者代表,相关部委有关司局,北京市有关部门,海淀区、昌平区领导及学校院系和部门负责人参加开幕式。

何光彩主持开幕式
论坛开幕式由何光彩主持。他表示,习近平主席指出,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北京论坛作为北京大学一张闪亮的学术名片,承载着深化国际合作、促进学术繁荣、激发知识创新的重要使命。学校将持续推进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推动科技与人文的协同发展和深度融合,为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龚旗煌致辞
龚旗煌在致辞中指出,北京论坛自2004年创办以来,始终以“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宗旨,构建起跨地域、跨学科、跨文化、跨语言的学术共同体。当下,面对数智浪潮带来的深刻影响,大学应主动承担文明传承和创新的使命,以开放办学开创文明交融新格局,以技术赋能搭建文明互鉴新平台,以智慧育人肩负文明共生新使命。希望本届论坛继续发挥好桥梁作用,共同推动落实四大全球倡议,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崔泰源视频致辞
韩国SK集团全球董事长崔泰源在视频致辞中指出,人工智能时代,企业应成为可持续未来的构建者,在技术与人类之间搭建合作平台,共同应对复杂挑战、推动社会变革。解决当今多层次社会问题需要企业、学术界、民间组织及公民共同采取集体行动。北京论坛在过去20多年间的实践,不仅在国家、行业与民众之间构建出信任关系,更提供了解决时代问题的生动范例。希望北京论坛继续发展成为连接技术、人类与社会的全球枢纽。

于英杰致辞
于英杰介绍了北京在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方面取得的新进展。他表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数字中国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本届论坛聚焦数字化与智能化浪潮下的人类社会变革与文明互动,研讨如何以数智创新谋发展、以文明交融聚人心,意义深远。未来,北京市将持续推动数字技术与文化深度融合,深化教育领域国际交流合作,继续支持北京论坛汇聚全球智慧,为文明创新演进贡献北京智慧。

徐青森致辞
徐青森在致辞中强调文明交流互鉴与教育合作的重要性。他表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深化教育改革、推动科技创新、加强人才培养指明了前进方向。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与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未来将通过推动教育创新激活青春力量、以开放合作凝聚全球共识、以数字文明滋养人文精神。教育部将持续支持高校利用北京论坛等平台拓展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大会主旨报告环节由金裕锡主持。迈克尔·莱维特、朴振、施迈克、陈永财和程乐松先后作主旨报告。

金裕锡主持主旨报告环节

迈克尔·莱维特作报告
迈克尔·莱维特认为,身处生物智能、文化智能、人工智能与个人智能相互交织的环境中,人类仍应该依赖自身,葆有孩童般的好奇心,积累终身智慧,将四大智能有机融合,共同构建平衡且富有人文关怀的未来。

朴振作报告
朴振表示,面对AI对全球各领域的重塑,竞争催生创新,但合作方可持续。韩中及各国应深化科技合作,以人文为导向共塑负责任的数字未来。

施迈克作报告
施迈克在演讲中警示数据滥用的风险,强调人工智能无法替代人类的价值判断与伦理责任,并呼吁建立以人为本的监管框架,推动线下人文交流来激发技术无法复制的创造力。

陈永财作报告
陈永财认为,在AI时代,大学应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注重AI的人类主导性并确保技术发展为人类福祉服务,他呼吁建立全球大学联盟,共同引导AI向增强人类能力、促进社会和谐的方向发展。

程乐松作报告
程乐松指出,在智能时代面临与技术反向价值对齐的挑战,人类更应坚守人之为人的尊严与有限性,拥抱真实生活、保持反思批判,通过文明共识划定技术边界,实现技术人文共生。
开幕式当天,多米尼克·巴尔若、施迈克、陈永财应邀担任北京论坛高端顾问委员会新任委员。
北京论坛是经教育部批准,在北京市政府的指导与支持下,由北京大学、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和韩国崔钟贤学术院联合主办的国际性学术会议。论坛以“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总主题,依托北京的文化底蕴、科技发展,致力于推动全球人文社会科学和科技前沿问题的研究,促进世界的学术发展、社会进步和文明交流互鉴,为全人类发展作出贡献。迄今已有来自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0多位国家政要和知名学者参加了这一学术盛会。今年是第二十二届北京论坛,共设置13场分论坛、两场专题论坛和两场海外论坛,旨在深入探讨数智技术如何赋能全球治理、社会公平与可持续发展,促进不同文明间的对话与共生,视域广泛,紧密回应时代关切,为推动中外文明互鉴互享、共同进步持续作出北京贡献。
信息来源: 北大融媒体中心、《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