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融汇“工业合作化理念”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与唐山百川共建的机器人共享制造工厂深度融汇“工业合作化理念”,通过集约化管理和全方位资源共享(设备、技术、人才、金融、服务),构建了一个开放协同的创新生态,并独创“0→1→N”全链条孵化体系(创意→原型→量产),精准破解机器人领域中小企业面临的研发成本高、制造门槛高、转化落地难、人才短缺等瓶颈问题。
一、三层架构织生态,多维联动创价值
一是资源共享平台化。工厂建立强大的物理与数字共享平台,整合分散的研发设备、生产线、检测设施、高端人才及营销、维保资源,以“共享”方式向中小企业开放,显著降低其创新制造成本,实现“拎包入住”的轻资产运营。
二是协同网络立体化。工厂积极构建多维度协同网络,向上链接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北京邮电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科院等顶尖机构,形成“产、学、研、用”四位一体创新链;横向牵头成立京津冀智能机器人创新联合体、河北省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河北省智能装备(机器人)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等平台,促进区域协同;向下深度融入地方,与联合体成员单位共建机器人现代产业学院、共享培训基地(含6个实操模块),年均承接联合体院校学生实习3000人次以上、培训员工2000余名。
三是保障机制多元化。工厂创新风险分担,与人保财险合作推出全国首个机器人行业“中试综合保险”及“机享三保”项目;创新“轻资产招商”模式,成为政府招商“工具包”和企业落地“大管家”,提供从生产到生活(教育、医疗等)的全方位服务,实现多方共赢。
二、精准施策破瓶颈,链条贯通赋新能
一是技术转化加速,贯通创新应用断点。依托自身300人科研团队及外部“智脑”,在机械、电气、AI等领域提供强力支撑。与东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华北理工大学等深度合作,提供样机制作到小规模试产的全流程共享服务。
二是人才培养直通,重塑产教融合路径。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牵头联合体成员单位在国内率先探索“2+2+2”校企联合贯通人才培养模式和“现场工程师”培养计划,学生在工厂经历“技术学习+实习锻炼+就业指导”一体化培养,形成“工厂学习,园区就业”内循环。
三是产业生态支撑,驱动四链深度融合。工厂作为链接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核心枢纽,通过攻关产业技术堵点优化创新链、促进上下游企业协作强化产业链、精准对接政府“创制券”“资金池”及省级“创新券”“概念验证”等政策畅通资金链、以及深化产教融合夯实人才链,系统推进“四链”深度融合。
三、量化指标亮眼,彰显卓越成效
一是科技成果转化硕果累累。已成功转化项目50余项(如北邮变胞机器人零部件、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特种无人机),推动校企合作研发成果237项,为园区企业增收近千万元。
二是平台能力建设根基稳固。成功建设或牵头京津冀智能机器人创新联合体、河北省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河北省智能装备(机器人)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等重要平台。依托联合体建成技术服务平台18个、共建实训基地27个,四大校企合作平台(共享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共享培训基地、现代产业学院、创新研究院)高效运转。
三是人才培养与社会贡献突出。学生在省级以上技能大赛和创新创业大赛获奖100余项,培养全国技术能手、河北省突出贡献技师等教师5人次。面向企业员工、农民工、退役军人等群体开展培训共计达100000人日,有力支撑技能型社会建设。
四是企业成长与经济效益显著。通过提供共享服务,有效赋能中小企业,显著提升其市场响应速度与竞争力,工厂已服务全国 160 余家企业,累计创造产值超 1 亿元,助力多家企业突破技术瓶颈实现产品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