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北大青年上好行走在中国大地上的思政实践课

薪火相传——追寻革命足迹,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

“赓续红色血脉,书写当代中国。”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思政实践团奔赴湖南溆浦,由中国语言文学系党委书记贺桂梅带队,中国语言文学系团委常务副书记杨家帅、2024级硕士研究生李泽廷担任助教,与15名2024级本科生共同开展实地调研。在向警予同志纪念馆,同学们从泛黄的手稿、朴素的旧宅中,触摸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湘西会战阵亡将士陵园内,青松挺立,纪念塔巍峨,讲解员饱含深情的讲述将同学们带回那个血与火的年代,先烈们的英勇事迹化作永恒的精神丰碑,激励后人砥砺前行。作为新时代北大中文人,实践团成员深刻体悟到县域中国的时代脉搏,立志赓续红色血脉、勇担时代使命,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中国语言文学系实践团瞻仰抗日战争湘西会战阵亡将士陵园

发展赋能——投身基层治理,助力乡村振兴,推动绿色转型

“凉山峨峨,马河汤汤。”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思政实践团由学院长聘副教授罗祎楠带队,团委书记季宇担任领队老师,博士研究生唐睿清、本科生刘天一担任学生助教,与14名本科生赴四川马边彝族自治县开展暑期思政实践活动。同学们探访制茶工厂,见证传统农业向标准化生产的转型;在座谈中,同学们围绕集体经济运营模式、产业链延伸、政策协同等话题同当地干部展开深度交流;通过入户访谈,倾听村民对集体经济的真实诉求与参与体验。“到基层中去,到实践中去,到人民中去。”10天行程中,同学们体悟基层党组织“引领不包办”的治理智慧,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他们以问题为导向,将书本理论与田野调查相结合,更加坚定了扎根中国大地、服务国家发展的远大志向。

政府管理学院思政实践团在四川马边合影

科创领航——把握时代脉搏,探索前沿科技,深耕创新实践

“守护青山碧水,建设化工新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思政实践团奔赴湖南岳阳,由学院副院长、2024级本科生年级主任刘志博,学院校友会秘书长王芊越,学院团委副书记徐嘉,助教时畅带队,与22名本科生共同开展思政实践活动。在岳阳绿色化工高新区,实践团参与校企共建思想政治实践课教育基地签约授牌仪式,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走进中石化等企业,实地感悟绿色化工转型与智能化生产的蓬勃实践;登临岳阳楼,在湖湘文化中体悟“心忧天下”的家国情怀。此次实践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科研工作既要立足实验室探索,更要面向国家需求,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未来,同学们将以专业所学服务绿色发展,书写强国建设的青春篇章。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思政实践团参观己内酰胺观景平台

文脉赓续——守护非遗传承,熔铸时代精神,坚定文化自信

“京畿思政寻史迹,陵馆同辉悟初心。”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思政实践团由历史学系团委书记乔冠一,团委副书记张悦、王梦嫱担任带队教师,2022级博士生岑宇凡担任助教,同10名2024级本科生在北京市及明十三陵开展实践活动。在档案馆,师生通过《京华韵》壁画感受北京古今交融的文化底蕴,考察“合院之城”与“胜利烽火”展厅,了解城市变迁与抗战历史,并参与就业座谈;在明清档案展厅,师生亲手接触珍贵史料,体悟历史沧桑;探访明十三陵,沿长陵神道考察石像生、圣德碑等遗迹,感受明代帝陵的恢宏气势。此次实践,同学们在古迹中感悟文化传承,坚定了历史自信与文化自信,激励青年以史为鉴,在传承中创新,担当时代使命。

历史学系实践团参访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为党育人淬精课,立德培根续华章。依托思政实践重点基地,着眼时代命题和现实关切,北京大学思想政治实践课程持续深化育人实效,切实引导北大青年学子在广袤山河间体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伟力,以勇毅之姿回应时代召唤,以奋斗之行走在时代前列,激励学生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信息来源: 北京大学校团委

X(带手机端)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13817525788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