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造名师名匠引领的六协同结构化教学团队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南宁职业技术大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健全教师教育体系,致力于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以学校建筑室内设计专业群(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创新团队)为例,近年来,该团队紧跟建筑装饰产业发展步伐,依托“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自治区配套经费自主选题研究项目“新质生产力视域下新增职业本科学校教师能力提升策略(以南宁职业技术大学为例)”等研究项目和国家级别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项目,确立“名师引领、德技双馨、协同创新”的团队建设理念,充分发挥广西壮族自治区独特的自然、文化和地缘优势,以教师个体胜任力、团队协同能力、团队创新力、团队保障力“四力”提升为核心,创设了“精育、优构、活源、鼎新”的一流教学团队建设模式,系统化建设高职一流教学团队,成效显著。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团队成长为国内一流、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高水平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成为支撑区域建筑装饰产业升级发展的重要力量。
  构建“四阶八径”能力提升模式
  为适应建筑装饰产业工业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趋势,团队建设名师工作室、博士工作站等教师能力提升平台,构建“四阶八径”多维联动的能力提升模式。以提升团队协作能力、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能力、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专业领域先进技术能力、教师数字素养等教师8种关键能力为核心,主要通过“学习培训、企业实践、科研教改、生产项目”等8种方法途径,实施“业务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名师名匠”的四阶递进式培养,实现教师能力精准培育。在提高教师个体胜任力的同时,“精育”促进教师全面发展和能力持续提升。
  打造名师名匠引领的“六协同”结构化教学团队
  立足地方实际,通过“优构”打造“六协同”一流教学团队。该结构以目标、人员、课程等六大维度为协同核心,深度融合地方发展需求:目标协同,以服务地方产业发展、建成国家一流教学团队为目标,增强团队发展向心力;人员协同,通过培育引进共享,打造名师名匠引领、校企混编的“‘双师’+建筑设计名师+非遗传承人”复合型结构化创新团队,优化教师结构;课程协同,教师分工协作开展模块化教学改革,构建岗课融通新体系;科研协同,开展建筑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设计实践,开辟科教融汇新路径;资源协同,整合行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技术资源,搭建“虚实结合”共享新平台;评价协同,建设增值性多元化评价机制,激发团队持续发展新动能。通过“优构”与“六协同”,团队实现了教学、科研、服务的高效联动,全面提升团队协同能力,实现了从个体优秀到群体卓越的跃升。
  构建共融共生的“校校企”协作共同体
  一是校校联动,与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等20多所高校构建校校协作共同体。制定校校协同联动机制,共同开展备课、教研、教改、上课等活动。通过云端开发“智能家居”等15门高标准网络课程,开发《装配式建筑构造》等14本新形态教材。联合建设5个自治区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其中,建筑室内设计专业教学资源库开发建成了18门标准化课程,素材共700条,微课712个,学员达6.4万名。
  二是校企联动,携手广西中庭装饰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广东星艺装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宁分公司等国内45家建筑装饰龙头企业构建校企协作共同体。制定校企创新共赢协同机制,在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科技创新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实施校企岗位互换、人员互聘,年均共同培养人才600名,联合开展技术项目研究。“校校企”协作共同体打破了资源壁垒,“活源”激发了团队开放活力,协作创新、共同育人,提高了团队创新力。
  构建“三化”管理体系
  一是强化制度保障,制定“团队运行机制—过程管理机制—激励制度举措”3个维度共计19项建设制度,在团队建设、运行管理、师德师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产城融合、持续诊断改进、人员优化调整等方面实现团队协同的全程化、立体化管理。
  二是强化数字治理,建立了具备数据输入、绩效评价、诊改反馈等功能的云端“教学创新团队管理平台”,实施教学团队数字化管理。以全程化、立体化、数字化“三化”管理体系提高团队保障能力的同时,驱动团队持续“鼎新”发展。
  团队建设成效凸显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群(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创新团队)入选国家级别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获评国家级别课程思政教学团队、自治区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团队成员获得全国教学名师、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广西教学名师等自治区级以上教师荣誉15项。
  教改成果丰硕,“基于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非遗工坊’模式探索与实践”获国家级别教学成果奖,获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国家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竞赛奖3项、全国行业职业技能比赛金奖1项,获批国家教学创新团队课题研究项目1项,获评国家规划教材2本,获得自治区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等自治区级奖项70多项。
  科研服务成果丰硕。建有国家级别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绿色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装配式建筑产业学院等自治区级以上科技平台、产教融合平台,主持市厅级及以上教研教改项目45项,获得发明专利成果92项。团队为企业提供乡村振兴等社会服务150多项,服务企业产生的经济效益达亿元,年均开展社会培训1万多人次。
  对东盟国家形成辐射效应。面向东盟开展建筑技术、师资等培训;在老挝、柬埔寨建立“建筑技能人才培养基地”,输出人才培养及课程等标准;为境内企业东盟家装项目输送专业人才,实现多渠道教育资源输出与合作。
  人才培养质量大大提升。近5年,团队培养的学生在全国性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别奖项60多项。建筑室内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高位水平,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质量满意度达96.35%。团队所在学院获批自治区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院系。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建成国家“双高”专业、全国优质专业,成为民族地区备受认可的职教品牌。、
  (黎卫 覃娜娜 蒋丽娟)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2025年8月27日11版
X(带手机端)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13817525788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