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美国物理学会(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APS)公布了2025年新增选会士(APS Fellow)名单。据不完全统计,在2025年增选的149名会士中,其中4位北大人。他们分别是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师王健,北京大学校友李安平、毛晓明、熊伟。
王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在低维超导和拓扑材料的量子输运领域做出了一系列国际领先的开创性成果,相关成果发表在Nature、Science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近150篇),其中7篇论文被Nature、Science的视点、新闻与展望以及编辑精选高亮报道。
入选理由:在低维超导体系中量子相变与新型量子态研究方面的开创性贡献,涵盖量子Griffiths奇异性、高电荷超导、玻色金属基态、配对密度波及界面超导等领域。
李安平,北京大学物理学院1994级博士校友,美国能源部橡树岭国家实验室(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ORNL)纳米相材料科学中心扫描隧道显微学研究组组长、量子材料非均匀性主题负责人。研究方向为纳米材料的光电特性。
入选理由:在多探针与自旋敏感扫描隧道显微技术方面的开创性贡献,为原子缺陷、界面及精密合成的理解与调控奠定了重要基础并推动了重大突破。
毛晓明,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物理系1998级本科校友,美国密歇根大学物理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软物质物理、拓扑力学与自组装理论,致力于揭示材料体系中从微观结构到宏观力学性质的内在规律。
入选理由:在复杂软物质体系中对临界稳定性、无序性、涨落及自组装机制的深刻揭示,以及在拓扑机械超材料基础理论与实验实现方面作出的卓越贡献。
熊伟,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2002级本科校友,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教授。从事强光子物质耦合(strong light-matter coupling)条件下的分子动力学等研究,及其发展基于和频光谱(sum frequency generation)的成像技术和光电材料的超快电子动力学的研究。
入选理由:在运用光子学平台推动化学物理研究方面的卓越贡献,特别是在利用极化激元化学实现高能效反应及通过高光谱成像揭示材料与生物体系中重叠信号方面的创新性成果。
信息来源: 北大校友工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