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框拉伸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测定方框试件(如图7-1所示)
AB区域方框内表面和外表面的应变分布。
2.测定圆框试件
A-
A截面分别由轴力引起的应变和弯矩引起的应变。
3.与理论值进行比较、分析。
二、实验仪器和设备
1.拉压实验装置一台。
2.YJ-4501静态数字电阻应变仪一台。
3.方框试件一个(已粘贴好应变片)。
三、实验原理及步骤
1. 实验原理
载荷
F作用在试件(见图7-1)的对称轴线上时,A-A截面有轴力,有弯矩,由于对称条件没有剪力。方框试件的弹性模量为70GN/m
2。轴力引起的正应力为:
(7-1)
弯曲应力随着距离对称轴的距离大小不同而改变,但是其最大值是确定的,弯矩对A-A截面内圈处产生的弯曲正应力为:
(7-2)
其中的
MA是A-A截面上的弯矩,
F是载荷。
图7-2 试件分析图
因此根据材料力学叠加原理,有
(7-3)
WZ为A-A截面的抗弯截面模量;
S为A-A截面的横截面面积。
2. 实验步骤
1. 将试件按照轴对称施加荷载的方式加到装置上。
2. 打开测力仪开关,将应变片以单臂半桥接线法接至应变仪各通道上。
3. 检查应变仪灵敏系数与应变片是否相同,不同则设置成相同。
4. 进行实验:
a.加初始载荷0.3kN,将应变仪各通道置零。
b.加至1.3kN,记录读数。
c.退回至0.3kN,重新置零。
d.再加载至1.3kN,记录读数。如此步骤,重复三次。
5. 将A-A截面应变片以双臂半桥接入电路,按照步骤4进行实验。
6. 将A-A截面应变片以对臂全桥接入电路,按照步骤4进行实验。
四、实验数据
表7-1 试件内表面应变表
读数应变
载荷
(F)KN |
A-A内表面
με |
白线4
με |
白线5
με |
1 |
2 |
3 |
平均 |
1 |
2 |
3 |
平均 |
1 |
2 |
3 |
平均 |
1 |
2 |
3 |
平均 |
0.3 |
|
|
|
|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1.3 |
|
|
|
|
|
|
|
-20 |
-20 |
-20 |
-20 |
-90 |
-89 |
-90 |
-89.7 |
读数应变
载荷
(F)KN |
白线6
με |
白线7
με |
白线8
με |
1 |
2 |
3 |
平均 |
1 |
2 |
3 |
平均 |
1 |
2 |
3 |
平均 |
1 |
2 |
3 |
平均 |
0.3 |
|
|
|
0 |
-1 |
0 |
-0.3 |
0 |
1 |
3 |
1.3 |
0 |
-2 |
1 |
-0.3 |
1.3 |
|
|
|
-165 |
-162 |
-163 |
-163.3 |
-239 |
-236 |
-239 |
-238 |
-318 |
-315 |
-318 |
-317 |
表7-2 试件外表面应变表
读数应变
载荷
(F)KN |
A-A外表面
με |
绿线4
με |
绿线5
με |
1 |
2 |
3 |
平均 |
1 |
2 |
3 |
平均 |
1 |
2 |
3 |
平均 |
1 |
2 |
3 |
平均 |
0.3 |
|
|
|
|
|
|
|
0 |
0 |
1 |
0.3 |
0 |
0 |
1 |
0.3 |
1.3 |
|
|
|
|
|
|
|
13 |
13 |
13 |
13 |
90 |
90 |
90 |
90 |
读数应变
载荷
(F)KN |
绿线6
Με |
绿线7
με |
绿线8
με |
1 |
2 |
3 |
平均 |
1 |
2 |
3 |
平均 |
1 |
2 |
3 |
平均 |
1 |
2 |
3 |
平均 |
0.3 |
|
|
|
0 |
1 |
0 |
0.3 |
0 |
2 |
0 |
0.7 |
0 |
2 |
0 |
0.7 |
1.3 |
|
|
|
166 |
164 |
165 |
165 |
243 |
239 |
240 |
240.7 |
320 |
317 |
318 |
318.3 |
表7-3 A-A截面数据
读数应变
载荷
(F)KN |
A-A截面双臂半桥
με |
A-A截面对臂全桥
με |
1 |
2 |
3 |
平均 |
1 |
2 |
3 |
平均 |
1 |
2 |
3 |
平均 |
0.3 |
|
|
|
0 |
0 |
1 |
0.3 |
0 |
0 |
0 |
0 |
1.3 |
|
|
|
-342 |
-341 |
-340 |
-341 |
50 |
49 |
51 |
50 |
|
|
|
|
|
|
|
|
|
|
|
|
五、数据处理
1. 根据实验数据,画出AB区域方框内表面和外表面的应变分布图,分析零应变出现的位置。
图7-3 方框内表面应变分布图
图7-4 方框外表面应变分布图
结合曲线走向,可以得出的结论为:
方框内表面的零应变位置出现在73mm处。
方框外表面的零应变位置出现在69mm处。
2. 根据实验数据分别计算A-A截面轴力,弯曲引起正应力。
答:根据上面实验数据,结合材料力学相关知识计算如下:
(1)由实验数据可知,A-A截面由轴力引起的平均应变为:
所以
A-A截面由轴力引起的正应力为:
(2)由实验数据可知,
A-A截面上内圈处由弯曲引起的平均应变为:
所以
A-A截面上内圈处由弯曲引起的正应力为:
3. 根据实验数据分别计算
A-A截面最大,最小正应力。
答:根据材料力学公式,截面总应力为:
因此A-A截面的最大正应力为:
因此A-A截面的最小正应力为:
4. 理论计算A-A截面轴力、弯曲引起的正应力以及最大、最小应力。
答:根据材料力学知识分析如下:
(1)首先计算出A-A截面的弯矩。
由双对称条件,从A-A处截开,可知
,
AB段的弯矩为:
BC段的弯矩为:
为了计算A-A的转角,在A-A截面施加顺时针单位力矩
,
由莫尔积分可得:
解得:
因此,由轴力引起的正应力为:
A-A截面内圈处由弯矩引起的正应力为:
A-A截面的最大正应力为:
A-A截面的最小正应力为:
5. 比较、分析A-A截面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之差异。
答:结合材料力学相关知识计算如下:
(1)A-A截面由轴力引起的正应力比较:
理论值:
实验值:
相对误差:
(2)A-A截面内圈由弯曲引起的正应力比较:
理论值:
实验值:
相对误差:
(3)A-A截面内最大正应力比较:
实验值:
理论值:
相对误差:
(4)A-A截面内最小正应力比较:
实验值:
理论值:
相对误差:
六、实验结果
根据前面计算可以看出,实验计算的结果和理论计算的结果基本吻合。现列表如下:
表7-4 结果比较表
比较对象 |
实验值 |
理论值 |
相对误差/% |
A-A截面拉应力/MPa |
1.75 |
1.79 |
2.02 |
A-A截面内圈弯曲正应力/MPa |
11.94 |
12.05 |
0.99 |
A-A截面最大正应力/MPa |
13.69 |
13.84 |
1.12 |
A-A截面最小正应力/MPa |
-10.19 |
-10.29 |
0.81 |
从表中可以看出,理论计算和实验结果基本吻合,相对误差很小。实验从某种方面上证实了理论知识。数据可用性较高。
七、思考题
1. 本实验,是否可以同时测定方框试件A-A截面分别由轴力引起的应变和弯矩引起的应变?提供布片方案。
答:可以。布片方案如下,在A-A截面内侧与纵向对称轴相交处贴应变片
,外侧与纵向对称轴相交处贴应变片
,并且在前后两侧竖向对称轴与
A-A截面交点贴上
和
。
与
通过双臂半桥接线方法接入电路,得到的读数
是弯曲引起的最大正应变的两倍;
与
串联接入单臂半桥电路,得到的读数
是轴力引起的正应变值。
2. 简述本实验是如何分离出A-A截面上的拉伸正应力和弯曲正应力。
答:本实验可以通过双臂半桥组桥,得到的读数
表示A-A截面上两倍的最大弯曲正应变,通过对臂全桥组桥,得到的读数
表示A-A截面上两倍的拉伸正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