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全球南方现代化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李书磊出席主论坛并致辞。论坛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主办,主题为“携手迈向现代化:共同愿景与发展之路”。论坛发布了《世界现代化发展报告》《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报告》,颁发“全球发展研究与实践奖”,发起全球南方现代化研究学术网络。当日下午,全球南方现代化论坛平行论坛四“百年变局中的全球南方”举行。本平行论坛由北京大学主办,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北京外国语大学联合协办,汇聚了来自全球15个国家的近50位知名专家学者,围绕全球南方国家在百年变局背景下的发展路径与现代化实践展开深入交流。

平行论坛四开幕式现场
平行论坛四开幕式上,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统战部部长姜国华表示,北京大学希望以本次论坛为契机,进一步架起与国内外学术界紧密联系的桥梁,拓宽合作渠道,创新合作模式,持续围绕全球南方国家发展领域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秘书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陈波在致辞中指出,全球南方群体性崛起,在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维护公道正义、合作应对全球性挑战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她呼吁全球南方国家坚定相互支持、合力促进发展繁荣、共同推动国际秩序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赵刚在致辞中表示,北京外国语大学持续推进全球南方语言文化与国际研究,期待与全球伙伴协同共创,共建关于全球南方的知识体系,共述全球南方现代化的多元叙事,共探契合各国实际的发展路径,形成更加开放、包容、合作的全球南方研究国际共同体。
巴西-中国研究中心主任高文勇(Evandro Menezes De Carvalho)在发言中强调,全球治理正走向多极化,新兴机制使发展中国家获得话语权,也带来系列挑战。他呼吁全球南方国家通过文明对话构建民主化国际体系和包容性技术治理体系,共同应对全球南方面临的气候不公和算法浪潮可能带来的数字霸权。
开幕式由北京大学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院长黄益平主持。

学术沙龙一现场
论坛设置两场学术沙龙,聚焦不同维度展开研讨。学术沙龙一以“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下的全球南方”为主题,分设“国际政治新秩序下的全球南方”“国际经济新秩序下的全球南方”两个单元。中外学者围绕基础设施的中心地位、能力建设与增值的重要性、风险共担与互利共赢三条主线,探讨了全球南方国家在国际治理体系中的角色与挑战,分析了全球经济格局变化对南方国家发展的影响及应对策略。大家指出,全球南方国家群体性崛起正重塑国际格局。面对西方主导体系的挑战,南方国家需加强团结自信,推动建立更加公平的国际新秩序。

学术沙龙二现场
学术沙龙二以“全球南方现代化的多元探索与实践路径”为主题,分别就“全球南方现代化的多元探索”和“全球南方现代化的实践路径”展开深入讨论,分享了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推进现代化进程中的经验与模式。中外学者表示,全球南方国家多元化的发展路径有力证明了加强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性。他们在讨论中进一步揭示了国际体系内在的不平衡性,积极思考如何通过自主探索和南南合作建构更为公平、更具包容性的全球治理体系,并推动形成更具南方视角的知识生产体系。

平行论坛四闭幕式现场
平行论坛四闭幕式由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李淑静主持。坦桑尼亚学者卢帕·拉马扎尼(Lupa Ramadhani Harenga)和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副院长章永乐分别对两场学术沙龙的讨论成果进行了系统总结。他们一致认为,全球南方国家应加强团结协作,探索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本次论坛为深化全球南方国家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搭建了重要平台,也为推动南南合作与共同现代化提供了有益的思考与启示。
11月19日和20日,在论坛开幕前,平行论坛四组织外方专家代表在北京开展了学术考察活动。他们先后来到中关村展示中心、首钢园、景山公园、自动驾驶示范区等,沉浸式感知城市发展脉搏,为北京发展成就点赞。
信息来源: 北大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