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下午,未来地球计划(Future Earth,FE)-亚洲季风区可持续发展集成研究项目(Monsoon Asia Integrated Research for Sustainability,MAIRS)科学指导委员会2025年度会议在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报告厅举行。本次会议总结和交流了可持续发展集成研究与国际合作成果,并就未来发展方向进行讨论。

会议合影
MAIRS-FE科学指导委员会联合主席、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朱彤院士和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地理、环境与空间科学学院齐家国教授向参会来宾表达欢迎与感谢,并指出亚洲季风区共同面临的挑战和加强合作的重要性。MAIRS-FE国际项目办公室主任、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覃栎研究员介绍了MAIRS-FE发展进程,总结了MAIRS-FE在跨学科研究计划、学术交流活动和科学传播等方面取得的积极进展。
在主旨报告环节,齐家国分享了关于亚洲及全球合作的挑战、机遇与路径;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刘永分享了关于研究气候变化加剧人为输入对全球河流氮负荷的影响;泰国那空帕农大学教授Charlie Navanugraha分享了关于减少泰国北部高地地区雾霾(PM2.5)的针对性研究;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候与环境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姜彤分享了题为“风险量化:气候变化影响评估工具”的报告;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雷荔傈分享了关于全天空红外辐射同化技术用于热带气旋强度与结构预报的报告;蒙古科学院教授、FE蒙古秘书处Suvdantsetseg Balt分享了蒙古乌兰巴托市食物、水与能源系统的生态韧性报告;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助理教授偶阳分享了中国气候承诺的挑战与机遇;印度尼西亚茂物农业大学教授Perdinan分享了题为“科学对接政策:印度尼西亚气候行动”的实施路径报告;亚洲清洁空气中心中国区代理主任万薇分享了题为“推动亚洲清洁空气行动:关键进展与区域交流”的报告;覃栎分享了以“气候变化下的能源风险:基于人类-自然耦合系统”为题的洞察报告。

照片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为:齐家国、刘永、Charlie Navanugraha、姜彤、雷荔傈

照片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为:Suvdantsetseg Balt、偶阳、Perdinan、万薇、覃栎
本次科学指导委员会会议不仅讨论了MAIRS-FE目前的项目和成果,还强调了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对解决复杂问题的重要性。会后各位专家成员给予MAIRS-FE国际项目办公室反馈以达成下一阶段的工作共识,促进亚洲地区跨学科信息交流和合作,为未来的研究合作提供新的动力和方向。会议由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MAIRS-FE国际项目办公室和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可持续性科学专业委员会联合承办。
信息来源: 北大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