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以智慧和执着构筑自主创新“新长城”

当未名湖上空的月光再次照亮博雅塔尖,实验室的键盘声正谱写着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北大数学人自主研发的软件北太天元、北达飞易在国外“科技封锁”中突围。北大人以实际行动赓续着北大一脉相承的担当精神与家国情怀。恰似80多年前那场改变民族命运的战争,如今这场静默的科技战虽然没有硝烟,却同样需要坚韧不拔的意志。

艰难破冰——以智慧和执着构筑自主创新“新长城”

2020年MATLAB禁令如寒冬骤至,北太天元——一款国产原创的科学计算软件,在实验室中破壁而生。这款由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核心成员李若团队自主研发的通用型科学计算软件,不仅突破了底层算法与架构限制,更以100%国产化内核,成为工信部遴选的首批先进适用技术名单中被唯一指出可替代MATLAB的“中国方案”。

该计算软件生态建设虽如破冰般艰难——大中小学课堂仍被国外软件主导,开发者社区对国产工具的讨论常被冷落——但未名湖畔的星光辉映着突围者的勋章:当“00后”学生在课程设计中骄傲宣称“用北太天元”,当航天工程师将核心系统切换至国产平台,那些自主开发的坚持、深夜调试的孤独,都化作科技自立自强道路上的铺路石。

与此同时,北达飞易有限元仿真软件正以“算法引擎”重构工业仿真格局。依托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核心成员胡俊团队在有限元领域的原始创新,这款CAE软件突破千万级自由度模型求解难题,在汽车、船舶等领域实现高精度仿真。其“弹性力学问题混合有限元”与“有限元+AI”的创新,不仅构建起新一代算法引擎,而且入选了中国科协“科创中国”先导技术榜。

第二战场——逻辑推理型人工智能的北大实践

当人工智能成为科技新战场,北大数学人早已布局“第二战场”。猜测机器型人工智能(如大语言模型)、逻辑推理型人工智能(如专家系统、机械化证明等)正与数学软件深度融合,重塑科技自立生态。北太天元作为科学计算平台,不仅为智能汽车研发提供模拟仿真工具,更通过兼容MATLAB/Simulink,构建起连接传统科研与AI创新的桥梁;北达飞易的算法引擎,则以“有限元+AI”的跨学科范式,为工业仿真注入智能基因。

这种融合,恰是对习近平总书记“以人工智能引领科研范式变革”重要指示的生动实践。根据《北京大学人工智能行动计划》,数学学科正深度参与科学基础大模型数学底座的构建,通过研发新一代科学计算智能模拟软件工具,推动AI与基础研究深度耦合。

正如北大老校长马寅初所言:“所谓北大主义者,即牺牲主义也。”当青年人放弃“大厂”工作机会而选择扎根基础软件开发,当学生团队将突破技术封锁的决心写入代码,他们正在用行动证明:中国科技工作者不仅能打破“卡脖子”困局,更能定义AI时代的规则。

星火燎原——定义“中国高度”的北大方案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90多年前,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预言“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今天,北大人正以“20%的坚守者”点燃科技突围的燎原之势。正如普朗克预言“新一代”的崛起,北太天元用户已超百万,形成“研发-教学-应用”良性循环;正如二八定律揭示“火种效应”,北达飞易已在航天等领域筑起技术防线。这些静默的突围,比任何语言都更具震撼力——正如春天来临前,冰层下的暗流早已奔涌多时。

回望历史,北大的自主创新之路已给出清晰答案:

锚定国家战略:聚焦原始创新、进一步强化“根技术”研发,推动基础软件与国产芯片、操作系统的深度适配,为科技自立自强奠定坚实基础;

构建健康生态:通过“课程思政”将“使用正版、支持国产”融入人才培养,让每个选择国产软件的决定都成为我们这代人书写的时代使命与未来答卷;

深化产学研融合:打破“成果与需求脱节”的壁垒,让北太天元在国防科技、智能汽车等领域的应用,北达飞易在汽车制造、船舶工业的落地,成为“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生动注脚。

“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四万万同胞心一样,新的长城万里长。”当《长城谣》的悲怆旋律在开发者社区低回,这不仅是代码世界的挽歌,更是民族精神的泣血誓言。从青蒿素到稀土萃取,从激光照排到北太天元、北达飞易,北大的创新始终回应着同一个命题:如何以中国智慧应对人类共同挑战。

此时此刻,每个参与国产软件生态建设的中国人,都在续写“科技自立自强”的壮丽诗篇——这或许就是科技工作者最浪漫的告白:有些种子一旦种下,终将在未来长成守护国家和民族自主可控技术的参天大树。
作者卢朓系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副教授、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核心成员
来源: 北大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X(带手机端)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13817525788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