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阶段是学术探索的深化期,也是个人成长的关键期。面对更深奥的专业知识、更高强度的科研任务以及更复杂的生涯规划,许多新生在满怀期待的同时,也可能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为系统性地帮助新生们顺利完成这一重要转变,9月28日,北京大学学生工作部举办研究生新生适应性讲座,特邀北京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刘卉为同学们带来以“‘知、情、意’开启研究生‘心’征程”为主题的指导与分享,助力同学们筑牢心理适应基础,收获更加美好和充实的研究生生活。
讲座伊始,刘卉从“知”的维度切入,重点探讨了如何应对学业生涯初期的常见挑战。她指出,硕博新生在入学后的前三个月普遍面临几大主要压力源:因知识断层而产生的恐慌感、在与导师匹配过程中产生的焦虑感以及在与同辈参照中产生的迷失感。
针对这些现实问题,刘卉提出了系统的应对思路。她强调,全面的自我认知是有效应对压力的基础,并引导同学们从个人的价值观、兴趣爱好、性格特点以及个人生物钟等多个角度深入认识自己。在明确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刘卉进一步讲解了如何将宏观的学业使命与人生目标,分解为具体、可操作的阶段性任务,使个人发展路径更为清晰,减轻因目标遥远而产生的无力感。
在“情”的层面,刘卉系统分析了大学生群体中常见的压力类型与表现,并列举了四种常见的心理问题以增进学生的觉察与理解。她着重介绍了通过“重构认知”来管理情绪、化解压力的科学方法。针对“知识断层”等问题,刘卉详细阐释了“三步认知减压法”,将挑战转化为成长契机,实现情绪的有效调控。
围绕“意”的层面,刘卉聚焦长远发展与人生规划,引入了“生涯彩虹图”等理论工具,启发同学们从更广阔的生命跨度来审视自身的发展,综合考虑个人志向、能力、环境需求与社会期待,增强行动的目的性和整体掌控感。
刘卉作分享
同学们针对如何适应新环境、处理学术压力等问题踊跃提问,刘卉从科学释放情绪、及时求助外界、如何自我调整等方面给予了详细指导。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讲解,不仅对自身面临的压力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学会了有效的情绪管理与压力应对策略,更重要的是对未来的个人发展方向有了更明确的思考,增强了从容应对未来学习与生活挑战的信心。
本次讲座为新生们奠定自我认知与情绪管理的基础,不仅提供了专业的心理支持体系,也装备了实用的方法工具,助力学子们在未来的学术征程中步履坚实、行稳致远。期待未来“1000+”领航培养计划系列活动为大家带来更多启发与支持,让燕园岁月成为同学们积累学识、锤炼品格、收获成长的丰盈旅程。
信息来源: 北大学生工作部